Bsport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bsport体育流水线公主:我们为何选择在景区穿民族服饰?

日期:2023-09-27 11:49:44 浏览:

  bsport体育五一假期的热点后遗症还在继续,这次是因为“每日人物”在5月2日发表文章《我在景区当“流水线公主”》上了热搜、也惹了众怒。

  这篇文章反映的现象其实是很普通的,就是景区里一直存在的租借服饰在特定景点位置打卡拍照的行为。我甚至怀疑,类似的生意没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也至少火了一二十年了。前不久还在《56个民族56朵花,56族服饰合影要怎么拍才更美好?》里举例过一位拍摄自己穿着56个民族服饰的短视频作者,也说明市场条件早已成熟。

  但是这类专业生产内容的传媒公司旗下账号,最擅长的便是制造热点,光是标题里的“流水线”与“公主”就能吸引注意力了。更何况,文章的切入口还在于女性在朋友圈里的“社畜”晒“公主”照,如此精心地去包装旅游中比较常见的消费行为,这些传媒号的意图有多明显我就不用多说了吧。

  不过比起揪出原文中那一个个看似平常,实则布满心机的文字,我更想讨论的是这些去景区消费民族服饰现象背后的一些事……

  我曾在知乎回答过一个知乎问题《为什么lo娘一边认为lolita和动漫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一边又热衷于在漫展上穿lo裙?》。如果我们再仔细想一下,漫展及同人活动中,也越来越多“离题”的创作,而成为了一场背离社会日常语序的狂欢,更何况那个问题诞生于2019年。

  这里其实涉及到了一个表演场域的问题,当今社会看似对人们对于“奇装异服”(或可算作“小众服饰”)是包容的,实际上却也是苛刻的。因为人们往往想要的绝不止于“包容”,还在于“认同”。真正能给予小众服饰认同感的穿着场合,真的是少之又少。

  我在网络里见过各种各样离奇的关于着装场合的讨论,年轻人在计划自己葬礼上的lo裙,吃喜酒的人想在别人的婚礼上穿汉服,更有教师面试、gwy面试能不能穿之类的提问。这些场合并非像旧社会那样,写了僭越或差池就犯了什么条例的规则,这是当代的“包容”。但同样的,这些场合也是“苛刻”的,它们需要穿着的人付出暗潮涌动的代价,更别提“认同”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一种去往他处、偶尔为之、具有一定仪式性的活动,就成为很多人寻觅的理想表扬场域。有的人会携带自己的服装,以汉服、JK制服、lo裙的“三坑”为主,有的人就会选择在景区购买一次这样的服饰体验消费。

  正是因为这样的需求巨大,形成了产业,才能做到所谓的“流水化”。而“公主”也不仅仅是这些旅游消费者对于自己平凡身份不切实际的妄想,还伴随着这些提供民族服饰体验消费的商人想要达成的目标。比起大多数难以复购而滋生宰客现象的旅游消费市场,摄影活动具有高度的社交属性,“公主”般的体验与照片可以为这些商人带来更丰厚的回报。

  那篇文章里更加刺眼的在于处处强调“公主”与消费价格的对比,“100元的普通版朝鲜服和200元的富贵版朝鲜服”。或许有些人能顺应作者的心意读出“虚荣”,但我看到的却是服装工业的成就。

  在2021年曹县汉服成为热点的时候,两位数的汉服就让很多人咋舌。虽然汉服圈内人会嗤之以鼻bsport体育、或扭扭捏捏接受,但就像新京报《曹县汉服“创业”记》里写的那样“对于初涉足汉服圈的玩家来说,一两百元的平价汉服无疑是最佳的入门选择”。在曹县等规模化小众服饰的冲击下,旅游景区可以选择服装也越来越多样、价格也越来越低了。

  在我早年的印象里,景区里的古装项目似乎在《还珠格格》以后就几乎没有更新。但曹县出圈那年,我朋友去古镇旅游回来,告诉我汉服体验只要50元,还给化个简单的妆,且汉服款式也都是当下最流行的那几个样式。

  之所以200元可以得到“富贵版朝鲜服”bsport体育,也是因为那个衣服本身就卖得不贵了,再加钱游客自己就能现场上网下单一套。“富贵”是真富贵,平价也是真平价,这不是哪个群体的虚荣心伪造出来的“照骗”,她们也做不到。因为很多古代比较昂贵的工艺现代可以轻松仿制了,当某汉服商家将织金马面裙价格压到1XX的时候,古代贵族的奢靡生活就已经被我们拽住了衣角。

  “流水线”是很多内容创作者喜闻乐见的带有贬义的词汇,它可能真的带着资本的血泪,但同样也为我们的很多生活需求提供了价格上的便利。

  媒体号的作者可能有资本去订购更个性化的服务,化他们眼中不网红的妆容,去他们心中不热门的景点,摆他们希望的不套路的拍照姿势。但我这里诚心提一嘴,我见过这种定制服务,大多数还不如“流水线”。我宁可相信匠气的“流水线”,也不敢用精心包装的艺术家。可以觉得我酸,但现实就是这种旅游消费,是很吃经验的。

  已经有很多人提到了,这种被媒体化刻意包装的“流水线公主”的概念,作为旅游消费本质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即游客体验到了民族风情,景区输出了特色符号。

  还有更多么?有!民族旅游作为这些年旅游市场的热点,完成了一个奇妙的转变。

  以往我们去景区,只是去“看”,民族旅游景区也会刻意保留、甚至重新制造一些游客想看的民族文化奇观。比如一些只在特定时间、特定场景才产生的民族活动,只要游客喜欢,民族景区就可以天天上演,仿佛一个无限流剧场。

  甚至于有学者指出过民族旅游中的性别歧视问题。主要表现为,游客视角多为男性,于是景区更偏爱用“美丽的X族姑娘”“好客的X家妹子”等明显迎合男性的宣传语。就在今年抖音上所谓“苗族旅游骗局”热点还是有人吐槽没能在现场看到宣传片里那样“年轻漂亮的小姐姐”。放大并病态化女性的同时,这些地区的男性也失去了“价值”,整个旅游项目失去了民族旅游本身的价值。

  穿着民族服饰并进行拍照,客观上是扭转了旅游中的主客关系,游客想要成为这个民族地区的“当地人”,从用眼睛看转变为用身体来体验。虽然这种做法不可避免会加剧民族旅游中舞台化、眼球化的问题,但对于希望通过旅游经济来调动民族资源、宣传民族文化来说,还是往前迈进了一步。并且这样的拍照项目,主要参与者是女性,自发性社交传播力度也更大,是非常值得日后进一步调动利用的宣传资源。

  民族服饰体验摄影项目如何在文化中真正做到双赢,我个人觉得是有难度的,因为游客们的消费当然是出于私人需求,不应该也没办法背负那么大的责任使命。民族旅游如何平衡内外主客关系,既惠及当地又传播文化,既理性利用资源又获得情感附加值,种种种种,都是非常大的课题,也充满着各种博弈角力。

  但从这次《我在景区当“流水线公主”》里看到的是却是一场无妄之灾。尽管上了热搜,网上也基本是一片骂声,但“流水线公主”这个标签却已经被烙印下了,至少短期内都会继续有影响力。

  很多女生可能觉得,为什么女孩子做什么都要被人评论。但我觉得这只是这些媒体号攫取流量的刀口,真正被放血的却是文章中“公主风又吹到了各大边陲小城的景点”。我国本来旅游景区就存在着人多拥挤,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开辟任何一个有趣的新增长点都不容易,总不能永远靠难以实现的年假和累死累活的调休夹击下的小长假来拉动吧。已经度过了艰难了两三年,媒体号还要拿来蘸馒头吃。

  至于这件事本身,倒也不必一个劲强调女性可以自信、可以美丽,自己做出多大贡献之类。毕竟这本身是一种旅游消费,花自己的钱,除了老板的“支付宝到账XX元”的语音,旁人多一句都是噪音。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
HTML地图 网站地图